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院动态 > 正文

陈强课题组硕士生马雨彭雪最新成果在Journal of Physics D杂志在线发表

发布时间:2018-03-12 11:01:00点击:4174

201832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Physics 在线发表了厦门大学陈强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 “On thequantification of the dissolved hydroxyl radicals in the plasma-liquid systemusing the molecular probe method”(http://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088/1361-6463/aab379)。该研究主要探讨利用分子探针法定量等离子体-液体系统中溶解的氢氧自由基的问题。

氢氧自由基(OH)是等离子体和液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活性最强的物质之一,常被应用于很多领域,因此对其的定量具有重要意义。分子探针法常被用来探测溶液中的OH,但此种方法是否可行,其误差是否可以忽略,却少有文献报告。

近期,为了探究分子探针法测溶液中OH的可行性问题,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陈强副教授课题组设计了一系列实验进行了验证。实验采用二甲亚砜(DMSO)作为分子探针,DMSO可捕获OH并产生甲醛(HCHO)等衍生产物,因此对OH的定量可转化为对衍生物HCHO的定量。

实验结果表明,溶液中OH的真实含量应从三个方面间接测量:衍生物HCHO,溶液中可能存在的OH清除剂,由OH相互结合生成的H2O2。实验亦证实,在等离子体与液体相互作用时,对HCHO的消耗分解不可忽略。因此,用分子探针法测溶液中OH含量的方法常常使得测得的结果低于真实量,如果想得到较准确的测量数据,需从OH与分子探针产生的衍生物、OH清除剂和由OH相互结合产生的H2O2三个方面综合考虑。

该文章的第一作者为厦门大学电磁声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马雨彭雪,通讯作者为陈强副教授。

 

      版权所有@厦门大学电磁声学研究院
      地址: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南路厦门大学 邮编 361005